從十月中抵達德國到寫作的當下,已經有超過一個月的時間了。快兩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、說短不短,是個很尷尬的時間,就像我在德國生活的心得一樣,自身成長了很多、受過的挫折也從來沒這麼多,這樣矛盾的感覺。
在台灣我自認為我是個適應力很強的人,從高中到大學自己北上住宿、到後來在外租屋,生活除了日常生活費外我不太需要過多來自家裡的幫忙,可以把生活、學業、交友各方面顧得好好的。到了德國生活一個月了,雖然找到了生活的步調,但還無法適應留學的孤單、生活中的不便、文化上的差異、和學業上的挫折。
生活瑣事
德文還在初級的程度,從小事情像是超市採買、收信讀信,到大事情像是繳交廣電費、入戶籍、處理保險、還有未來的延簽,就算現在封城,每天要處理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,因為語言能力的關係就有了大大小小的挫折。
我的宿舍離最近的超市走路最快要 20 分鐘,來回加採買的時間很常是一小時起跳,還好我的學伴幫我弄到了一台腳踏車,所以現在通常 45 分鐘內可以完成採買。最近生活的常態,是每週五或六騎車背著背包帶著大購物袋到超市,一次買一個禮拜需要的所有食材和生活補給品,一個禮拜,就出門這一次。半封城的狀態下,餐廳只能外帶,離我最近的餐廳是學生餐廳,走路 15 分鐘,來回半小時,只有提供午餐。大部分時間我還是自己處理三餐,偏偏我的行程表排得很滿,通常一天排給午餐和晚餐的時間就是各一個小時,包含準備、烹飪、吃飯、和清潔。在台灣我很期待哪天能住到有廚房的租屋處,偶爾邀請朋友過來一起下廚;在德國,廚房的存在是必須,不盡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,尤其是三餐都自己處理,連續一個月的時候,時間越長心越累。
課程學業
雙聯學制
我來到德國讀書的主因就是為了完成雙聯學制。目前第一個學期我修了 8 門課,總共 34 ECTS(歐洲學分),其中 4 ECTS 是為了抵免輔大的學位而修的學分,下學期也會有 6 ECTS 是需要多修來抵免的。以修讀雙聯學制的我來說,我們其實就是被歸類為當地的本科生,修課內容和德國學生沒有什麼不同,只是依照不同的學程而在作業量和學分上有不同的變化。
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沒有辦法適應德國的課業壓力,畢竟一份 paper (或考試)定生死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新的概念,也造成很大的壓力。在從來沒修過這邊的課、不知道怎麼樣的 paper 是「好」paper 的狀況下,心裡一直有不安的感覺,同時自己也知道不行再用在台灣面對課業的態度來面對德國的學業(畢竟台灣很多課是真的能混過去),德國的課程則是不完全理解內容的話,沒有辦法寫出一份 paper,更不用說要 pass 這堂課了。
這學期的 8 門課中,我要寫 5 份 paper,從最少 2500 字到 6000 字的研究報告都有,他們的教育系統習慣是學期中在課程學習概念、理論、閱讀文獻,學期結束後的假期間完成這些 paper,所以一切就看我課程中的吸收、課外自行的努力、以及最後 paper 產出的品質了!
除了每個禮拜幾乎每堂課都有的 20~50 頁的英文文獻指定閱讀,學習德文也是絕對不能荒廢的一件事情。雖然之前在輔大有被要求要到德文系上一年的課程,但上課和實際使用還是不太一樣,有很多文法觀念也都是唸過就忘了,最後加上德文名詞的陽、中、陰性以及各種格位、詞尾變化(我相信學過德文的人都懂我),要上手這個語言,沒有持續和當地人交談是完全行不通的。現在我盡量讓自己每天接觸至少一個小時的德文,不管是學校的德文課、複習從台灣帶來的文法教科書、使用 Memrise 語言學習工具、到近期開始用 Anki 在瑣碎時間背誦單字,都是希望讓自己儘早熟悉這個語言,同時也為自己設下一個中期目標:在明年回國後考到歌德 B1 證書,算是給自己一個在德國生活過一年的交代。
研究計畫
台灣的科技部有一個「大專生研究計畫」,主要概念就是希望台灣的大學生也能提早開始學術研究,如果日後有興趣往學術方向走,也能夠貢獻學術圈和社會。在英文系接受到的訓練,寫論文絕對是一大重點,我們的 CC (Compositoin & Conversation) 課程就是大一到大三和論文寫作相關的必修學年課,對每個英文系的學生來說都不輕鬆,在我的最後一年 CC3 課程,我做了關於「英文系學生使用英語流行音樂學習英文的研究」,又剛好在學程的課上聽到同學提到科技部的這個計畫,於是我就決定用類似的主題申請看看,希望在留學期間在德國對當地英文系學生做類似的研究。最後審查的結果是很幸運的獲得了這個機會!不過目前進度難產中,因為疫情的關係幾乎找不到也見不到研究受試者,總之,日後有研究結果出爐再和大家分享吧!
實習工作
數位行銷
開始寫部落格的眾多原因之一,就是因為 2020 年暑假開始了新創公司的實習,數位行銷其中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在公司的部落格上寫文章。
當初因為疫情的影響讓留學計畫產生了很多不確定性而開始實習,投了履歷面試後如願獲得數位行銷的實習職缺,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到現在慢慢有自己工作的步調,一個禮拜平均花 20 個小時能做完所有份內的工作。也很開心在這篇文章生產的過程中,確定 2021 年會繼續留在這間公司遠距工作,繼續在行銷這條路上成長。
研究助理
除了在實習之外,研究助理是我的另外一份工作。從 2020 年初到現在快年底,都一直在進行著研究助理的工作。不管是幫系上的教授 transcribe、到圖書館找資料、掃描文獻、跑跑腿,或是幫外系的教授修改文獻、PPT,都是研究助理份內的工作。還好我的工作內容很大部分是用電腦就可以完成,因此到德國後工作並沒有什麼問題,目前的規劃應該做到年底就會結束,除非教授仍然有這樣的職缺,那我就需要再次好好評估自己的時間,做好時間管理,確定能負擔工作量才會接下去做。
個人成長
YouTube
2019 年底到現在我一直在經營我的 YouTube 頻道,一開始看別人拍覺得很容易,但是真正開始自己動手做就知道背後的工作(和要處理的雜事)有多少,不管是從內容發想、軟硬體投資、腳本設計、還有令人頭痛的技術問題,剪輯技巧邏輯等等,都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得心應手的事情。
現在我將這個頻道視為分享日常生活的一部份,這是經過思考後的調整,因為前一年做的東西自己覺得要馬太綜藝、要馬太像知識型頻道,但其實對於自己分享或是傳遞的知識等等並不到太有自信,也不太喜歡自己帶給別人在說教的感覺,所以就索性把之前的影片全部設成私人了。本來希望來德國可以多拍一些 vlog,但現在幾乎哪裡都去不了,變成生活每天都蠻規律的、沒什麼變化,加上課業壓力比想像中的大很多,於是最近決定開始 Study with me 的直播。當然,我來到德國一直到開學前也拍了不少影片,只是現在時間真的太少了,就算只是看起來很普通的日常 vlog,要剪起來花費的心力和時間也不少,不過我還是會努力產出這些日常影片,和大家分享生活的。
寫部落格
說到寫文章,除了因為實習工作需要之外,也算是我來到德國留學後真正開始養成的習慣。因為課業壓力大,時間變少了,拍影片要花的時間成本又高,自然而然寫文章就成為了我抒發心情的方式。
閱讀
我發現過去在閱讀這些書的時候我並沒有一個系統整理讀過的東西,基本上都是讀的當下很有共鳴,讀完之後能帶走多少算多少,一個禮拜後我可能已經忘記我讀過哪本書了。這樣在生活上的幫助雖然在閱讀的當下多少有幫助,但像是需要長期實行的知識,像是「習慣養成」這樣的概念在我身上要看到成功的案例就相對比較困難。所以來到德國的這幾個月,除了重新檢視了過去自己的讀書習慣,也開始慢慢打造自己閱讀的系統,並把學習到的知識記錄下來。
線上課程
最後,我正在努力養成的習慣就是每天上一點線上課程。我常常在 Coursera、Edx 和其他比較小的平台上亂逛尋找自己有興趣的課程,不管是資工、設計、外文、行銷、人生議題等等,我都會盡量找到有興趣的課程註冊聽聽看,如果你從來都沒有接觸過這樣的免費資源的話,我建議你現在馬上就到上面提到的兩大平台瀏覽看看!你會發現一片新大陸的。
謝謝我自己
說來有趣,大家在疫情時只能待在家通常是會變成無所事事,給自己的時間突然變得很多,對我而言,反而造成的影響相對的小很多,因為本來許多事情就都是透過線上完成。不過就算是這樣,來到德國後,龐大的壓力常常讓我懷疑自己的決定,尤其在一整個禮拜都待在家的狀況下,心情更是無可避免的鬱卒。不過我也認為因為換到了完全不同的環境,對過去自己的經歷看法上產生了很大的轉換,這樣的轉換也是現在支撐自己一直努力走下去的一大動力。
以上零零總總大大小小的事情,任一個對正在閱讀的你來說可能只是稀鬆平常的事情,很多人都在實習、很多人在做影片、很多人在寫部落格、很多人在為課業困擾,但當同時一次要一個人兼顧這所有事情的時候,每天的時間真的被壓榨得精光。
謝謝讀到最後的你,願意讀完我的文章,和我一起分享我的心路歷程。也謝謝我自己,一個人在他鄉,依舊努力生活、努力奮鬥,為自己的未來負起責任。